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适应我国信息产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突出,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观、团队精神和可持续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计算机工程领域设计、开发、运维与管理等工作,工作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能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可成为行业或相关单位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2、理解中国国情,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科学与工程素养,能够在多学科团队背景下开展工程实践,并能综合考虑工程与环境、法律、社会伦理之间的影响,并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
3、具备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就计算机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领导或协助团队在多学科背景下开展工程实践。
4、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跟踪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并通过主动学习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
二、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1.2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恰当的模型并求解。
1.3能够将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推理、分析并能够得出结论。
1.4 能够将工程知识和模型方法用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分析文献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和表达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一个系统或者过程,能选择或建立一种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3 对计算机复杂工程的多种可选方案,能根据约束条件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组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与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有关的工程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多种因素。
3.2能针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模块(组件)。
3.3能为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技术方案,并在此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计算机专业核心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能对实施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基于科学及计算机专业原理,采用文献研究、调研、案例分析、建模仿真等科学方法,分析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4.2 能根据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特定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
4.3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熟悉使用的计算机专业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关工程的使用管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根据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化工具,对具体对象进行模拟、预测、分析或设计,并能分析优势与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计算机相关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分析和评价具体的计算机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之间相互影响,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能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信息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熟悉计算机产业相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7.2 能分析和评价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专业实践与客观世界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8.2 理解诚信、公正、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对公众安全、个人隐私、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正具有团队意识,能理解团队中角色的划分及其重要性,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承担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反馈。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与同行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及不同方式交流的差异性。
10.2 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及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就计算机领域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项目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应用
11.1 了解信息系统工程及产品全周期,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全流程的成本构成。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管理原理、经济方法应用于设计开发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点,认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矩阵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